鄭州楓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楓華公司”),系“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博物館協會文物古籍保護修復技術研發中心暨設備生產基地”“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單位”“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國家文物局、工信部“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協同工作平臺理員單位”“文物保護領域物聯網技術創新聯盟理事單位”“河南省文物保護物聯網工程技術中心”等,國家級“高新技術技術企業”。2016年、2017年產品“字畫古籍高清拍攝修復儀”,與河南博物院聯合研發“文物古籍精品保管柜”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2016年8月,楓華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掛牌(證券代碼:838569),具備“可移動文物修復資質”(業務范圍:文物保存微環境控制技術保護)。2018年、2019年,楓華再度第三次、第四次蟬聯“全國十佳文博技術產品及服務榮譽”及優秀獎(物聯網式文物庫房專用恒溫恒濕系統、文物數字化照明系統)。
2001年,楓華公司與故宮博物院合作,聯合開發了國內首臺具有發明專利的“中國字畫及紡織品清洗裝置”,進入文物文化事業領域。深耕數年,在物聯網文物保護環境監測控制領域,智能型展柜及數字化照明系統領域,文物保護專用修復設備領域,展覽展示設計、施工一體化,文保中心設計施工及設備設施提供一體化等,形成行業核心優勢。文物保護科技裝備廣泛應用于: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首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河南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天一閣等全國600余家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面向百余家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建立起物聯網文物保存環境遠程監測控制服務。鄭州楓華針對文物保存環境監測控制已做到“可監測、可控制、可持續”,盡心盡力做好服務。
作為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參與和主要起草單位、牽頭起草單位,完成《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終端 基本要求》、《館藏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終端溫濕度》、《館藏文物保存控制 凈化調濕裝置技術要求》、《館藏文物展藏 智能儲存柜技術要求》等30項文物保護裝備相關標準制定;牽頭起草《博物館庫房及展廳恒溫恒濕凈化系統》標準制定,任“全國文物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文物保護專用設施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參與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修訂工作。
公司擁有生產研發基地占地24畝,位于鄭州鄭東新區白沙工業園,建設有完整的生產車間、研發中心、檢測中心、成品庫房、展示中心等。
2016年,楓華公司在河南博物院的指導下成立了河南華夏文源展覽展示有限公司,公司秉承“致力于以文物為載體的文明的傳承”的理念,通過“以智慧的方式傳播文物背后的文化價值”,充分發揮智慧博物館建設的理念,為國內各類大中型文博館設計布展施工、腳本編撰、智慧化建設、文物修復保護中心建設等,提供一體的、完善的、可持續運維服務。河南華夏文源展覽展示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參與了內蒙古博物院、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濟南博物館、青島博物館、安陽博物館、濮陽市博物館、太和博物館以及湖南考古所文保中心建設等眾多博物館建設項目。